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索 引 号 014290096/2023-00013 发布机构 淮安市水利局
文  号 淮水办〔2023〕2号 公开日期 2023-04-03
文  号 淮水办〔2023〕2号 公开日期 2023-04-03 失效日期
名  称 市水利局关于印发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安排意见的通知
关 键 词
内容概述
时效说明
市水利局关于印发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水利(水务、农水)局,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生态文旅区社会事业局,工业园区建管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淮安市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安排意见》已经市水利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淮安市水利局

2023年2月22日

 


淮安市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安排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发展,推进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市水利建设投资计划突破70亿元,提高水利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推动淮安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推动重特大项目攻坚,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力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和“不淹不涝”城市;推动农村水利提档升级,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提升河湖综合功能,实施水生态水环境修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施工安全和质量提升,提高工程优良品率;开展履约信用管理,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程序。

二、主要任务

重点实施民生、产业、幸福“三大水利”建设,实施三大类11小类共63项水利工程,其中续建项目21项,新建项目42项,年度计划完成水利投资70亿元以上。

(一)建设民生水利工程,夯实水利基础设施

实施4小类17项工程,年度计划投资50.83亿元。

一是流域治理工程。全力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实施移民征迁、运西段和运东段总长约33千米的干河开挖工程、运西片调度河和南干渠赔建工程,开工实施和平南站、宋潮站等泵站工程。全面完成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涉及大运河“百里画廊”及环洪泽湖公路的42.69千米迎湖挡洪堤加固及防汛道路工程。开工实施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

二是区域治理工程,实施盱眙县高桥河治理工程、金湖县老三河治理工程、金湖县前锋镇大汕子河综合治理工程、宝应湖农场南、北公司河圩堤加固工程等4项区域治理工程。

三是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盱眙县东灌区一级站更新改造工程。

四是维护应急工程,实施省、市级别维修养护、防汛应急、水库运行管理等7项工程。

(二)建设产业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3小类12项工程,年度计划投资6.76亿元。

一是灌区改造工程。完成淮涟、渠北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开工实施淮阴区临湖灌区改造等3项工程。

二是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市实施6个县区农村生态河道项目。

三是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淮安区2022年度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复兴至苏嘴段供水环网管道附挂苏北灌溉总渠S264省道大桥建设项目、金湖第三自来水厂、盱眙县2023年农村供水保障等3项工程。

(三)建设幸福水利,提升治水兴水效能

实施4小类34项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3.46亿元。

一是城市水利工程,实施茭陵站引河下穿新长铁路段临时防护工程、柴米河大治河蓄水闸工程、里运河清淤工程、洪福河清淤工程、淮安区新涧河综合治理工程、经开区樱花河清淤疏浚、安澜河清淤疏浚工程、工业园区胜天河节制闸等12项工程。

二是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洪泽湖周边生态保护与修复、淮阴区太山小流域治理、涟水县国省考断面活水畅水工程等19个项目。

三是水美乡村建设,完成清江浦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开工实施淮阴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

四是移民扶持工程,实施盱眙县中央、省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2项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水利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是塑造“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先手。加快水利建设,是新形势下赋予水利部门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水利行业抢抓发展的大好机遇。各地要高度认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从思想、行动、组织、计划等方面落细落实,落实责任主体,做好要素保障,加强行业监督,规范建设管理,建立协作机制,及时组织验收,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合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及时发挥工程效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和充分利用水利投入的各项政策,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措施,全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推动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有效增长,及早筹措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在争取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要严格执行承包合同关于资金支付相关规定,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合规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政策,保障水利建设资金按时足额拨付,严禁挪用或变相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三)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能力、推动“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开展研究,推动改革,提高质效。要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建设管理改革,推动质量创优、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建设单位应加大先进技术和新型设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力度。

(四)强化监督检查管理。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特别要做好新出台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督查检查,针对检查问题,建设单位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改,切实加强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激励约束措施落实项目法人(招标人)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保证“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落实质量创优计划,着力提升质量优良品率。加强从业单位履约信用管理,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各地要抓细抓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消除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隐患,进一步增强建设各方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建设优质、安全、廉洁、有序推进,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效果。

四、投资计划

淮安市2023年度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投资700402万元,其中省及以上投资500868万元,地方投资1995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