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096/2016-00026 | 发布机构 | 市水利局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16-02-22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16-02-22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
时效说明 |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始终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讲求实效、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全市水利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一、政府信息公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分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局办公室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部门。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和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积极参加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并加入淮安信息公开工作QQ群,每天登录交流工作,及时落实市政务办所下达的各项要求。逐步形成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各负其职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审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制度(暂行)》、《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制度》、《市水利局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淮安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考核制度》等各项日常工作制度开展工作,做好已申请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建立健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发布流程。在政府信息发布工作中,我局遵循先审查、后公开、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将“是否公开”、“密级”、“紧急程度”等纳入《淮安市水利局发文稿纸》。拟稿人提出公开申请,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审核后提交局办公室审批,再提交局分管领导审批,全部审查通过后由拟稿人交专人发布上网,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的有效实施。截至2015年11月底,共计公开发布本单位各类业务文件139件,涉及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民生水利、城市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既扩大了人民群众涉水工作的知情权,更好地将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又提高了政府科学化决策的公信度,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至目前,淮安水利网2015年累计发布招投标信息389条。
四是注重解读回应。积极参与市政府举办的各类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等,10月16日上午,局有关领导参加由市纪委、淮安广播电视台、市经信委、淮安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政行风热线》阳光直播节目水利专题,共接听群众热线电话近20个。对群众反映的农村水利、城市水利、水资源管理以及工程管理等热点问题都一一作了解答,群众表示十分满意。认真做好“淮安水利”新浪微博、“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腾讯微博及“淮安水利”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工作,积极做好淮水安澜“美丽淮安”、“淮安振兴”等栏目网络政务宣传工作,与网民友好互动,做好政策引导。有效宣传淮安水利治水思路,塑造淮安水利行业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是用好各类载体。利用水利网站公开。紧紧抓住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工作契机,不断优化淮安水利局门户网站整改工作。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与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联系,根据其下发的相关通知和抽查通报,坚持问题导向进行整改。据统计,本次网站普查整改工作共修复问题链接约50个,优化、更新僵尸栏目近66个,完善权力(办事)服务事项至少17项,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便民化奠定基础。利用上级媒体平台公开。充分利用上级报、刊、网、屏有关媒体,及时发布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组织市民、网民看水利活动,让市民切身体会水利的发展与变化,真正感受到水清、岸绿、景美。《中国水利报》、《淮安日报》、淮安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市水利工作成就,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公开。用好大厅电子信息屏和广告宣传屏,及时发布相关公开信息、通知等,确保了公开的及时性。在淮水安澜等民间网络媒体上,及时受理群众提问,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截至2015年11月底,累计办理回复其中民生通道64项,阳光纪检37项,回复率100%。截至目前,共处理“12345服务平台”信访件58项,“阳光信访”6件,接待来访用咨询45批次,接听回复来电190余次,及时与信访人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无一起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
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
一是完善行权清单。按照“权力事项全覆盖”及《市政府关于公布市级行政许可项目(含初审)行政服务项目目录及审批流程等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局对行权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并按要求公布淮安市水利局权力清单,依法向社会公开我局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目前,我局5大类54项行政权力信息全部纳入行政权力库。所有行权事项基本信息,包括权力编码、权力名称、执法依据、办理部门、承诺时限、办事指南、办理流程等全部实现了网上公开并安排专人维护。对已经进入权力运行平台的行政权力事项,行政相对人通过输入办件流水号,可随时查询办件办理状态和办理结果。编印《淮安市行政审批工作服务指南》在政务中心审批窗口与淮安水利网同时公开,该指南详细列明我局行政审批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水行政审批初步实现公开化、标准化、电子化和透明化。
二是健全行权制度。我局先后制定出台《淮安市水利局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规定》、《淮安市水利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度》、《淮安市水利局行政权力静态信息更新调整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淮安市水利局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出台《淮安市水利局水行政许可配套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整合规范行政审批权限,将行政许可和服务职能向局政策法规处(行政许可服务处)集中,牵头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授权到位。局政策法规处(行政许可服务处)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人员进驻到位;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办理向行政权力运行网上集中。精简整合审批项目,我局行政审批项目由11项缩减至5项,截至11月底,办理重大涉水行政许可项目8件,审批取用水量460万方,水土保持1200亩,市管河道桥涵前期踏勘6座,提供非审批服务的其他各类咨询服务700余人次。水利窗口及工作人员分别被市政务办评为“优胜窗口”和“优胜个人”。
三是用好监察平台。出台《淮安市水利局电子监察内部管理规定》,所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部门均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实时监察,发生异常及时预警和督办。局纪委配备两名电子监察工作人员,定期登录察看,对行权网上运行情况进行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当权力运行出现异常的部门或岗位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重点事件全程跟踪监察。落实上级监察监控平台交办的督办、督察事项,及时处理投诉,确保电子监察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