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认真落实省洪泽湖治理保护部署要求,坚持依法治理、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切实改善洪泽湖生态环境。一是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该市自2020年启动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沿湖三县区编制完成退圩还湖实施方案,逐级分解退圩还湖任务,有序推进退圩还湖工程,已累计完成3.67万亩,2023-2025年还计划完成退圩还湖10.1万亩。二是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在洪泽湖周边区域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深入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累计完成1913艘400吨位以下内河运输船舶的生活污水设施改造,8条入湖河流水质均值2022年全部达到Ⅲ类,国考洪泽湖淮安片区断面水质均值常年保持Ⅳ类。三是推动生态资源化利用。加强洪泽湖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成洪泽湖地区动、植物类群调查,共调查到物种108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23种。通过实施干线水质保护、“清水走廊”等工程大力开展洪泽湖湿地保护修复,在湿地浅滩地兴建植物群落3万亩、禁渔区1.5万亩,新建淮河入湖口、龙河两侧50米截污带8700亩,杨圩滩鸟类栖息地9000亩,修复湿地1.93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3%。